王大珩曾說:“長時間以來,我們花大價錢買儀器,只是在重復別人的實驗。”事實證明,我們沒有買來核心技術也沒有買來最先進的儀器設備,我們的一線科研人員使用的大都是發達國家的“成熟商品”。“要搶占科技戰略的制高點”,國產儀器迫切需要在若干重要領域自主突圍,“這也為國產儀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”。契機并不僅限于此。“作為節能環保、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撐手段,科學儀器設備需要做大做強的產業。中高端儀器設備的研發不僅能夠改變國產儀器中低檔定位的現狀,也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。”
尤其讓人興奮的是,“質檢、環保、衛生、農業等行業對儀器設備的需求大幅增加,為國產儀器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難得的機遇”。談及行業未來,蘇巖松的臉上開始閃爍自信的笑容,“我們會利用自身優勢搭好這班車。”
“我們在看到這前所未有的契機時,不能忽略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跨國儀器公司競相爭奪的‘肥肉’。且國內高檔儀器在穩定性和可靠性上還有相當差距,未來五年是中國儀器設備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,倘若不把握住這個機遇,整個行業都可能覆沒。”劉長寬強調說,這絕不是危言聳聽。